■解放日報記者 張駿
閘北區、靜安區“撤二建一”,新起點上有何新戰略?強強聯合如何實現優勢互補?新靜安昨天召開的首次黨代會格外引人注目。會上靜安區攤開新“藍圖”:著力打造“創新創業的活力城區”“均衡均質的和諧城區”“精品精致的美麗城區”“開明開放的國際城區”“宜居宜業的幸福城區”,并提出實施“一軸三帶”的發展戰略。去年10月,國務院批準撤銷閘北區、靜安區建制,設立新的靜安區。行政區劃調整,是適應城市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,也是優化城市功能格局和資源配置的契機。區劃調整后靜安區有了更雄厚的綜合實力、更廣闊的發展空間、更豐富的資源要素,面臨的一大任務就是如何統一產業規劃和功能布局,實現優勢互補,發揮“1+1﹥2”的效應。“‘一軸三帶’發展戰略是靜安在‘撤二建一’背景下,立足上海發展全局,遵循國際國內特大城市中心城區發展邏輯、謀求新發展、實現新跨越的必然選擇。”靜安區委書記安路生說,這一戰略抓住了未來一個時期推動城區科學發展的“綱”。在靜安區37平方公里的版圖上,“一軸三帶”猶如一個“豐”字,勾連起不同產業功能板塊。值得一提的是,三個發展帶特色鮮明、協調聯動,延續和放大兩區原來的優勢特點。由南往北,“三帶”依次是“南京西路兩側高端商務商業集聚帶”,這里凸顯“國際化、高端化、品質化”特征,重點發展以高端商務商業為代表的產業體系,重點建設現代化的都市生活區,打造上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最具標志性的區域;“蘇州河兩岸人文休閑創業集聚帶”,凸顯“水脈、文脈、綠脈、人脈”,突出文化創意、商務商貿、休閑旅游、生態宜居四大功能,將成為新靜安南北協調發展的引擎,打造上海中心城區新地標;“中環兩翼產城融合發展集聚帶”,主動承接中環“黃金走廊”功能,凸顯“創新創意、產城融合”特征,推動產業園區、商業街區、大學校區、居住社區等聯動發展,打造上海宜居宜業的示范區域。“一軸”則是從靜安南北縱深較長、發展梯度明顯、文化特色各異的實際出發,打造一條貫通南北、共享互融的復合發展軸,協調“三帶”聯動,統籌區域發展。它首先打破了蘇州河、鐵路、高架等空間分割,串聯形成貫通南北、高效便捷的大通道,為要素聚集和產業發展創造條件。除了實現區域交通連接,這一復合發展軸還承擔了資源聯動、產業互補、文化融合、品質協調等重要功能。不少靜安區黨員干部認為,“一軸三帶”既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靜安的具體落地,也是原兩區發展戰略的有機延續,兼具了戰略性與操作性、傳承性與開創性、長計劃與短安排的結合和統一。在這一新戰略中,原有的一些功能布局也得到進一步優化。比如南京西路地區將提升商務配套與服務品質,聚焦高端要素,發揮輻射功能,蘇河灣地區將用好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內涵,全面提升商務商業功能,大寧地區將促進商旅文聯動發展,打造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和市級商業中心,市北地區將建設總部經濟、綜合服務、生活配套三大片區,建成產城融合的產業社區。如今,目標已經清晰、戰略已經明確,新靜安站在新起點上,正孕育新跨越,打造上海發展新亮點。 |